科技资讯
  • 我国成功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       新华社海南文昌3月20日电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鹊桥二号中继星作为探月工程四期后续任务的“关键一环”,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   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飞行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二号中继星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2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中继星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相继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后续,鹊桥二号将在地面测控支持下,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进入捕获轨道,随后经轨道控制后进入调相轨道,最后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使命轨道,成为继“鹊桥”中继星之后世界第二颗在地球轨道以外的专用中继星,为嫦娥六号月球采样任务提供支持,并接力“鹊桥”中继星为嫦娥四号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2021年12月,探月工程四期批准实施,由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4次任务组成。嫦娥四号已于2018年12月发射,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上半年择机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等任务。   探月工程由国家航天局牵头组织实施。此次中继星任务中,工程总体由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中继星、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承担。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12次飞行。 来源:新华网
  • 迄今最大三维宇宙地图发布 包含130万个类星体的时空分布       国际天文学家团队绘制了迄今最大的三维宇宙地图,记录了大约130万个活跃类星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它将成为探测类星体、暗物质晕和超大质量黑洞的强大工具。发表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展示了这张地图。   科学家们利用欧洲空间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制作了这张新地图,其中最远的类星体在宇宙只有15亿岁的时候就开始闪耀光芒(宇宙现在的年龄是137亿岁)。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亮的物体,是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可见部分。当黑洞的引力使附近的气体旋转时,会产生一个极其明亮的圆盘,有时还会产生望远镜可以观察到的光射流。   类星体居住在被巨大暗物质晕包围的星系中。天文学家认为暗物质晕和类星体之间存在联系。暗物质晕可能会将更多物质引导至星系中心,为超大质量黑洞提供能量并点燃类星体,甚至有助于形成更大质量的星系。   天文学家利用遥远类星体及其宿主星系的位置能更好地了解宇宙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膨胀。例如,将新的类星体地图与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宇宙微波背景)进行比较,以研究物质聚集在一起的强度。   地图共同创建者、美国熨斗研究所计算天体物理中心的资深科学家戴维·霍格表示,这不是拥有最多类星体的地图,也不是测量类星体质量最好的地图,但它是绘制宇宙总体积最大的地图。   该团队使用了盖亚第3次发布的数据,其中包含660万个类星体候选者。结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和斯隆数字巡天调查的数据,研究小组从盖亚的原始数据集中删除了恒星和星系等污染物,并更精确地确定了与类星体的距离有多远。   该团队还制作了一张地图,显示了尘埃、恒星和其他干扰物质预计会阻挡人们观察某些类星体的位置,这对解释类星体地图至关重要。(记者 张佳欣) 来源:科技日报
  • 新AI系统可提供足球制胜战术       未来的足球场,人工智能(AI)当“大脑”?《自然·通讯》19日发表一项来自谷歌深度思维的最新成果,研究团队报告了一个名为“TacticAI”的系统,能在足球比赛中预测角球结果并提供实际且准确的战术建议。调查显示,英国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的专家在90%的时间里会选择“TacticAI”的建议而不是现有战术。该研究或为下一代AI助手奠定基础,帮助教练确定最佳球员配置并制定最有利于获胜的反击战术。   足球中的角球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会带来直接得分,也是教练介入和提升比赛表现的一次机会。角球踢法一般在每场比赛前就已确定,所以帮助分析和提高得分率的系统,可以很好地支持人类专家做决策。   深度思维团队此次设计的是一个AI驱动的教练助理,能用高质量跟踪数据分析角球。团队用几何深度学习技术确定了关键策略模式。研究显示,“TacticAI”能准确预测角球射出后的第一个接球人以及角球的直接结果,还能评估其他球员的可能表现,生成能提高比赛结果的不同战术。   团队用利物浦足球俱乐部提供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历史上的7176个角球数据集训练了“TacticAI”。他们证明了“TacticAI”的作用并发现它提出的战术设置是切实可行的,且由五名专家(三名数据科学家、一名视频分析师、一名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的教练助理)认定与真实场景并无区别。调查显示,在90%的时间里,使用者都会选择“TacticAI”的策略而不是现有战术。   这项技术还能拓展用于其他可以喊暂停的团队运动。   角球的位置很有意思,它几乎平行于球门,直接得分概率不高,需要战术配合。简单来说,要么是长传,直接将球送入禁区;要么短传,让队员将球盘带、传送入禁区。所以,角球进攻不仅要有个人能力,也要有战术,高质量的角球才可以转化为得分。如今,AI介入,成为最能把握现场局势的教练,制定出具有威胁性的战术,球员只需执行即可。不过,球场上局势瞬息万变,球员状态起伏不定,战术是理想的,能否不折不扣执行,又是另一个课题。(记者 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 我科学家发现的两种新矿物获国际认定       记者19日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均通过认定。两个新矿物的中文名为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国际矿物学会编号为IMA2023-113和IMA2023-119,英文名为nigelcookite和plumbojohntomaite。   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均属于绿磷铝钡石族。这两种磷酸盐新矿物的晶体结构特征与绿磷铝钡石族其他矿物相似,均为单斜晶系。   据悉,这两种新矿物均发现于广东玉水铜矿。该发现为绿磷铝钡石族增加了两个新的端元,与该团队此前发现的重稀土矿物景文矿、文兰钒钇矿、毓川碳钇矿产地相同。自2021年10月起,该团队已在玉水矿区发现了5种新矿物。(记者史俊斌 通讯员魏梦鸽) 来源:科技日报
  • 全国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开工       记者日前获悉,位于四川成都未来科技城应用性科创区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B区)航站楼项目,近日取得施工许可证。这也意味着全国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开工。   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模拟验证机场将拥有1条长1200米的模拟跑道、2条滑行道、2组垂直联络道、11个各类机位的站坪。目前,模拟跑道正加紧施工,入口服务用房已投入使用。未来,该机场将作为中国民航科学实验基地,承担机场、航空运输和新兴技术测试验证工作,成为推动民航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模拟验证机场是完全参照民航机场建设标准打造的‘袖珍机场’,虽然投用后不会起降飞机,但是其作用和意义不可小视。该机场将作为中国民航科学试验基地,承担机场、空管、航空运输和新兴技术等测试验证任务,同时可用于开展民航科普教育或承办大型科技展览活动。”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不仅是全国首个民航科技示范区,还将建成国内领先、具备完整民航科技产业链和产业聚集特征的民航原始创新策源地,并打造亚太领先、国际一流的民航工程技术创新及应用验证基地,助推我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随着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B区)的加速建设,一个涵盖空管、适航、机场、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新兴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民航业完整产业链已轮廓初显。这也将为成都未来科技城打造临空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区、高端人才聚集区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区,提供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协同创新组织动力,形成并放大产业链辐射效应,构建临空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刘桂源 实习记者 刘侠) 来源:科技日报
  • 借力AI 工业软件闪耀“国货之光”       新中式风潮正劲,国货迎来焕发新机的“黄金时代”。培育国货“潮品”作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从衣食住行到高科技产品,“国货之光”在数字时代新舞台也闪耀出新光芒。如今,一些国产品牌凭借科技实力跻身国际前列,这种融合现代科技的国货,成为新时代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强大的创造精神、科技实力和文化自信。   在当下,一个值得骄傲的现象正在显现——国产工业软件的崛起。正如“皇冠上的明珠”所揭示的那样,工业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经济时代,工业软件不仅是智能制造的大脑和神经,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工具、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在这一背景下,国产工业软件特别是研发设计软件创新取得突破,无疑成为代表“国货之光”的又一新荣耀。   工业软件门类繁多,从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控制到嵌入式工业软件,其中研发设计软件是我们最薄弱的一环。研发设计软件处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上游、工业生产的起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装备等重点领域,其重要性无需赘言。工业软件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多学科结合的工具,既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也需要囊括行业经验智慧,其复杂性和难度也显而易见。回顾历史,我国研发设计软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来自技术和市场上的限制让企业饱受桎梏。庞杂而深奥的技术体系,协同又互动的耦合性要求,决定了短期内颠覆某些行业软件充满困难和挑战。   虽有差距,但时代赋予我们追赶的机遇。中国在AI领域全球领先,站在AI肩膀上,逐步缩小与海外工业软件的技术差距变得可行。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全新科研范式,系统性地解决药物设计、材料设计和化工设计等领域中的微观设计问题,在宏观的飞机、汽车等研发中也有着丰富应用。去年3月,科技部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中央企业已率先启动了“AI+专项行动”,推动AI赋能产业焕新。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是机遇,对工业软件行业来说,应乘势而上,开启由AI与计算仿真驱动的研发时代,壮大AI for Science的开放生态及产业协作体系。   国产研发设计软件的崛起,离不开一批勇立AI时代潮头的企业。例如聚焦微观尺度工业基础设施打造的深势科技,构建了基于AI for Science的大模型体系,并推出了Bohrium®科研云平台、Hermite®药物计算设计平台、RiDYMO®难成药靶标研发平台及 Piloteye®电池设计自动化平台等工业设计与仿真基础设施,为生物医药、能源、材料和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打造新一代工业设计与仿真系统。过去两年,公司推出的一系列行业领先大模型已集成到产品平台中,帮助宁德时代、映恩生物等企业,开拓电池研发、药物设计、新材料发现等工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国,推动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起到根本保障作用。“十四五”规划和软件业“十四五”规划包含工业软件发展相关任务部署和重点举措,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让科研人员都用上自己的工业软件,对提升关键产业核心竞争力、维护产业安全至关重要。工业软件自主可控,本质上是重构未来产业场景价值,而不仅仅是对某项技术或产品的简单替代。基于AI for Science特定应用场景开发自己的研发设计平台,这种单点能力的突破,将带动整个工业软件行业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正经历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既是国货品牌的崛起,更是用户对国货产品日益增长的认同与信赖。   对国产工业软件来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还要继续爬坡过坎、坚韧前行。信念如光,无惧挑战,必将激励逐梦前行的脚步。不远的将来,国产工业软件定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让“皇冠上的明珠”更加璀璨。(记者 凌纪伟) 来源:新华网
  • 5G应用深入千行百业       平均海拔5373米,在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东南部的普玛江塘乡,借助5G网络,村民们打开手机就能流畅收看体育赛事。   跨越近3000公里,通过5G远程机器人,远在北京的外科专家能操作位于海南的手术室内的机械臂,在几乎无延时的情况下,顺利为患者完成一场复杂手术。   …………   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站总数超337.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5G应用已深入千行百业,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5G技术有哪些新进展,又将如何赋能经济增长?记者进行了采访。   网络底座日益夯实,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穿行在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隧道群,透过车窗,隧道壁上两细一粗的黑色线缆,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粗的线缆叫漏泄同轴电缆,隧道网络施工时,将它沿隧道壁敷设在车窗高度,可以均匀地向列车收发公网信号。”中国铁塔云南省分公司项目经理赵协松说。   全长139.7公里的滇藏铁路丽香段,桥梁隧道占比超70%,中国铁塔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投资、同步规划,铁路沿线共新建基站82座、隧道分布系统92.5千米、大型车站室内分布系统2个。赵协松告诉记者,5G/4G信号随着铁路通车同步实现全线覆盖,即便在20座隧道组成的隧道群里,最高下载速率也能达到300Mb/s。   海南三沙永兴岛,最远106公里的远海海域上,“移动信号满格”已不再是新鲜事。   “当前在已建成的基站中,90%以上可以实现共建共享,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达2302万个。”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相继完成7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6万个农村4G基站建设,使得广大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截至目前,我国51.2万个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脱贫村通宽带比例、“三区三州”原深度贫困地区通宽带比例均达100%,已通光纤行政村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s,实现与城市同网同速。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坚实,5G关键技术也在不断实现新突破。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近年来,我国5G技术产业在技术标准、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57.5%,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轻量化5G核心网、定制化基站等实现商用部署,5G工业网关、巡检机器人等一批新型终端成功研发,推出全球首款卫星通话智能手机,6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同时,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网络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还将加快6G技术研究,开展技术试验,强化技术储备,深化交流合作。   创新产品竞相涌现,快步融入日常生活   以建促用,用是关键。近年来,随着5G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5G应用也快步走进寻常百姓的工作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智能、更便捷、更美好。   阳春三月,在云南丽江开往香格里拉的列车上,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拍摄并分享窗外的雪山美景。“真没想到,穿越几十公里的隧道群,列车上的5G信号依然满格,刷视频、开电话会议,都不耽误。”许女士说。   “一键就能和儿子视频聊天,每天还按时提醒我吃药,感觉像有了个‘生活管家’。”家住上海的赵大爷是上海联通“暖心家园”智慧养老产品方案的首位预约用户,家里的门磁设备、燃气警报器等已全部联网。   基于5G网络,“暖心家园”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智慧养老场景有机结合:可提供看护、报警、便捷呼叫等居家养老服务,还上线了一站式陪诊、一键叫车等功能,让老年人生活更便利,也让家人更安心。   随着5G技术研发和融合应用走向深入,越来越多充满想象、饱含温度的产品相继落地。   创新业务不断涌现。随着5.5G即将投入商用,数据下载的最高速率将提升到万兆,可以支撑扩展现实、裸眼3D等创新业务需要的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能性;数据上传的最高速率提升到千兆,能支持海量数据全面上云端、直播全民化。   普惠服务纵深推进。目前全国中小学联网率达到100%,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脱贫县,2577个老年人、残疾人常用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升级,借助广覆盖的5G网络,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更大范围、更广人群拓展。   应用场景加速拓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总装车间,承载着车身的智能滑板驶入工位后,左右两侧的两台7轴机器人便忙碌起来——   抓取自动导引车上的一体式散热模块、扫描车身引擎盖下的装配单、为左右两端4个螺栓安装孔分别拍照、模块精准对位并拧紧螺栓……原先需要通过吊具、扭力扳手,由多人操作的工序,如今仅需53秒便可自动完成,关键参数还能同步上传智能生产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   “得益于‘5G+工业互联网’,我们不仅实现了98.5%的产品一次合格率、最高160%的产能利用率,而且能为用户提供包含智驾、轮辋、外观、内饰等20多个维度、10万多种个性化配置组合。”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告诉记者,去年底,智能生态工厂在全球众多新能源汽车工厂中脱颖而出,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评出的“灯塔工厂”。   不只是在工厂制造环节,在车路协同领域,“5G+工业互联网”也渐行渐近。   无顿挫感绕障、超车、躲避大车,灵活上下匝道,高效借道通行……前不久,上海嘉定区叶城路附近的城区道路上,国内首个采取“5G+纯视觉感知算法”的高阶智能驾驶车型极越01,正在邀请客户试驾。“今年,融入占用网络的点到点领航辅助(PPA)系统,将覆盖超过200个城市的城区道路。”极越数字产品负责人潘云鹏说。   在工厂车间,以5G和边缘计算技术为依托,多地生产数据能实现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在仓库,基于5G网络支持,操作员只需借助监控屏幕和操作手柄,就能完成远程精准吊装,彻底告别“爬上爬下、冬冷夏热”的作业环境……近年来,“5G+工业互联网”加速从生产场景向全产业链延伸,有力助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背后,是数字技术的持续拓展。当前5G行业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5G应用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深入推广,“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1万个。其中,医疗领域的5G应用已从远程诊断向远程精准治疗延伸;电力领域的5G应用从输送环节的无人巡检覆盖到“发、输、变、配、用”环节。   “5G移动电话用户持续增长、5G流量消费快速提升,还促进了裸眼3D、云手机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有效拓展了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融合应用不断拓展,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底,我国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达47%,根据研究机构测算,预计2023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29%。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各行各业,正在重塑产业结构,加速业态升级,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产学研用各方,加强跨部门协作,持续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 政 刘温馨) 来源:人民日报
  •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对经济运行产生变革性作用   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产品或服务参与到经济系统中,而且能实现对劳动等部分传统生产要素的替代,进而重构生产函数,对经济运行产生变革性作用。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进,在高速网络、大数据、超级计算等颠覆性支撑性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等“技术—经济”特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对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的脑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是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突破、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生产要素并提高经济社会运行相关环节和参与要素之间的协同性,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农业等诸多行业,催生出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已具备复杂分析、预测算法、人机交互、内容生成等多种能力,可以通过海量数据与多元化应用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具有更强自主能力和内容生成能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更为凸显。面对复杂的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形势,必须具备全球视野,抢抓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全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塑造前沿优势。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相互促进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要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增强原创能力和基础研究,还要坚持需求导向的科技发展路径,强化科技应用开发,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是夯实算力基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是数据资源的底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需要超大规模的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从算力资源看,截至2023年,我国提供算力服务的在用机架数达到810万标准机架,算力规模列全球第二位。然而,目前各类算力提供主体在技术体系、基础架构、调用接口等方面存在差异,尚未形成全国范围内可感知和调度的标准化算力服务。应当从国家层面统筹整合资源,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深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需注重前瞻性布局,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一方面,要深入把握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加强机器学习算法、智算芯片、核心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交叉学科协同突破。另一方面,要从场景、应用着手反哺底层技术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源开放研发生态,促进产学研用各类主体共创共享,带动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三是重点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战略层面,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研判、统筹谋划,聚焦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在组织层面,提升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能力,建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在应用层面,围绕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探索打造数据训练基地,研发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积极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   四是推动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的规模优势,将技术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倒逼的科技发展路径,强化企业在人工智能创新活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技术成果商业化应用。还要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协同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贯通。   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通过深入拓展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正日益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形成“万物互联”的崭新形态。未来,要继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激发创新活力,重塑产业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深度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以人工智能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提升研发设计、中试检验、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全方位全链条智能化水平。要深化人工智能发展和产业生态融合,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促进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业态创新的良性循环。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加强运用推广,有效消除数字鸿沟,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要加强人工智能在社会服务中的深度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水平。还要强化安全治理,从算法源头入手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与社会伦理问题。   拓展研发与应用国际合作。人工智能是一项持续演进的颠覆性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协作,共同发展和治理。要落实好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加强国际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要充分发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国际化专业化活动的平台作用,推动开放互信的国际治理对话与合作,加强技术交流、知识分享与资源整合,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共创美好智能时代。   (李 涛 徐 翔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 智能手机加速迈进AI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中,预计约5%会搭载端侧AI运算能力。国际数据公司IDC认为,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达1.7亿部,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中国市场AI手机份额也将迅速增长,到2027年占比将超过50%。   手机迭代加速   AI手机是具有端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手机。东南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金石表示,AI大模型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手机应是AI大模型创新与应用的重要领域。   AI技术赋予手机的新要素和优势主要体现在提升处理能力、改善消费者体验以及扩展智能手机的应用场景上。目前,AI手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支持AI功能的手机芯片。这些芯片通过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手机运行复杂的AI模型,实现多样化的AI应用,从而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对此,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分析,比如高通骁龙8Gen3、天玑9300、苹果A17等手机芯片都支持部分AI运算功能,骁龙8Gen3、天玑9300均宣称支持在手机端运行复杂的AI模型。这种能力让手机能够理解复杂的指令并执行任务,实现语音调度,推动手机交互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是智能手机新的发展阶段。真正的AI手机不仅搭载先进的AI芯片实现基础的语音助手功能,还应具备更高效的计算资源利用能力、敏锐的真实世界感知能力、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和丰富的创作能力,能在多个层面上与消费者交互,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钟新龙说。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介绍,真正的AI手机首先要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能支持复杂的AI算法运行;其次应拥有独立的AI芯片或强大的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作为搭配,以满足高效的AI算法;要有足够的AI应用场景,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还应可迭代,可变化,可持续学习和进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OPPO AI中心产品总监张峻表示,AI手机需要具备高效利用计算资源、敏锐感知真实世界、拥有强大自学习能力以及一定创作能力的四大特征。   “AI手机作为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将在更多领域表现出优势,并与更多设备、服务实现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张毅说。   存量市场优化   AI手机已成为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后培育新动能的关键着力点。IDC认为,随着应用场景的发展,原始设备制造商、芯片供应商和行业参与者不断提高处理器能力和相关硬件规格,新一代AI手机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发展。   OPPO创始人、CEO陈明永认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5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手机厂商纷纷布局AI手机。2024年1月,OPPO发布Find X7系列手机,第一次在端侧部署了约70亿参数的安第斯大模型,在行业内率先实现AI通话摘要、AI消除等功能。   据介绍,OPPO自2020年推出首个AI大模型就开始进行AI布局,2023年推出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2024年伊始,OPPO宣布成立AI中心,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向AI时代进军。在2024年春节期间,OPPO面对超千万用户推出百余项AI实用功能。   此前vivo已发布自研AI大模型矩阵蓝心大模型,包含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共5款自研大模型,全面覆盖核心场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算力条件,可以高效快速地将大模型技术转化为用户价值。与此同时,2023年11月发布的vivo X100系列手机搭载了“蓝心大模型”,通过大参数AI算力的端侧部署与云端服务,为用户提供蓝心小V、蓝心千询等终端智能应用交互。   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周围认为,优秀的自研大模型需要具备“大而全、算法强、真安全、自进化、广开源”五大特质,具体表现为数据规模和模型参数大,模型矩阵丰富且模态支持全面,算法创新有效,安全性高,训练数据持续更新,以及开源开放等。   2月29日,星纪魅族集团发布首款开放式AI手机魅族21 PRO,还公布了“All in AI”(全方位人工智能)战略规划的详细内容,将全面迈入前景广阔的AI科技新浪潮。   真我realme副总裁徐起近日也透露,公司将全面布局AI手机,集中资源长期投入,加大AI储备以及在产品中的应用。计划今年年中发布真我realme的AI战略,分享积累的AI技术和应用。   潜能有待挖掘   AI手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张毅认为,随着AI算法不断优化迭代,AI芯片性能持续提升和成本降低,“人工智能+”行动带来的应用场景拓展,AI手机将日益普及,并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尽管AI手机技术不断进步,但普通消费者对AI的理解仍然有限。部分消费者可能对AI手机的实际能力和应用场景存在误解或过高期望,导致购买后的体验与期望不符。”钟新龙说。   钟新龙分析,当前AI手机的功能往往集中在相对有限的几个方面,如文本生成、图片美化和修改、语音助手等,缺乏更多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AI应用,限制了AI手机的吸引力和使用价值。同时,随着AI技术在手机中的深入应用,如何保护消费者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AI处理的数据量大,且涉及消费者的敏感信息,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隐私泄露和安全风险。此外,AI应用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较高,可能会导致手机能耗增加。如何在提升AI能力与保持手机续航之间找到平衡,是未来AI手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金石认为,要加快推进AI手机行业标准的建设。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发力通用大模型,提升通信行业整体的大模型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整合和高效利用创新资源,避免出现大量企业“重复造轮子”、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OPPO产学研事务部部长秦征介绍,OPPO在联合研发关键技术、布局基础研究方向、催化实验室技术产业化应用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自2019年以来,OPPO已与23所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并与来自近百所高校的300余位专家学者设立联合研发项目。其中AI相关的联合实验室有20个,涵盖AI+系统、AI+媒体、AI+通信、AI+网络、AI+健康等领域。   要推动AI手机产业发展,人才也是关键。金石建议,高校、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要紧密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依托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平台,共同培养面向人工智能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据秦征介绍,OPPO积极探索以竞赛形式牵引人工智能人才,先后支持了包含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第一届6G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等竞赛,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卓越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vivo于2018年成立AI全球研究院,从2019年开始,始终保持千人规模的AI专家团队,持续打造人才精、数据全、算法强、算力够、安全高的优势。”周围说。(记者 黄 鑫) 来源:经济日报
  • 精准高效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       近日,在滨州市惠民经济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涂装车间,工人在涂装风电轮毂。山东省滨州市聚焦2024年高质量发展目标,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提出,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务院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具体部署。将“设备更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应对当前市场矛盾的重要举措。《方案》的发布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各项详细的政策举措的出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大规模设备更新将起到多方面积极效果   通过深入市场和企业调研,越来越感到,大规模推进制造业设备更新和装备技术升级,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拉动投资需求,通过有效供给唤起市场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出口竞争力。   从高质量发展角度观察,政府主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大技术更新投资力度,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家信心,拉动企业投资,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有利于拉动投资。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的主体是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地方政府投资引发的债务风险,既有利于总体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又有利于企业技术更新迭代,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有利于企业效益增长。比如工信部提出的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改造,可以大幅提升设备生产控制精度,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增加盈利。三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提档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科学仪器、机床应用等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助推部分“卡脖子”行业向高端拓展。四是为研发注入更多的市场驱动力。更换及研发新设备需要大量开支,如果更换需求较小,不仅采购成本高,研发及制造商也难以盈利。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需求量会形成规模效应,大幅降低成本,并刺激新一代设备的研发生产。   从促进市场复苏的角度来看,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一是激发设备更新的潜在需求,稳定内需大盘。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就可以对整个工业甚至总体经济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   从设备更新周期角度来看,目前许多设备品类也到了需要更新的时点。生产设备的更新周期往往受到设备技术更新和资本开支的驱动。从设备技术更新角度来看,生产设备通常有5年至15年的寿命区间,在技术快速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呈现加速缩短趋势。从资本开支的角度来看,由于此次政策端的指向比较精准,不仅会增加制造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与高端化的新增产能投资,还会使得传统资本开支长期不足的细分领域也相应加大投资,实现设备的改造升级。   推动制造型企业提质增效,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成本控制是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强项,其中对于生产设备的充分利用是降低单位成本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制造业中已有众多老旧设备进入淘汰更新期,这些设备面临的精度下降、故障率提升问题将日益显现,尤其是随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装备快速迭代,性能老旧的设备会成为代际劣势。   通过设备更新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可靠性,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设备更新改造是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市场拉动,制造业技术水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产品质量改善,减少维护成本,有利于制造型企业提升供给质量、创造引领需求。   助力绿色发展,提升能效和节能降碳。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前不久印发的《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指出,通过确定能效水平、推广节能设备、淘汰落后设备等手段,加快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我国是产品设备生产和使用大国,各类产品设备产销量大、应用范围广、能源消耗高,一些设备能效水平偏低,更新改造潜力巨大。经梳理测算,我国在运主要用能产品设备保有量超过50亿台(套),年能耗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约80%,一些设备能效水平偏低,更新改造潜力巨大。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到2025年,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占有率。与2021年相比,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在运高效节能电机、在运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超过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在用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我们认为,在本轮设备改造中,通过提升设备能效指标的要求和政策激励,有利于强化我国产业绿色发展竞争优势,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助力整体节能降碳目标的实现。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激发企业设备更新需求   调研显示,多数企业家都认识到大规模设备更新将带来各种好处,但也发现部分制造型企业、上市公司进行设备更新和购置的动力仍显不足,原因包括:需求端仍然疲弱,能见度低;增加资本开支对于现金流和后续企业盈利形成压力等。因此,接下来政策需要集中发力,激发企业的设备更新需求。   一是加强企业购置更新设备的金融支持和融资支持。近几年,我国曾采取过专项财政贷款贴息政策,效果不错。2022年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以政策贴息、专项再贷款的方式来支持高校院所、医院、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总体规模为1.7万亿。2022年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10个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加上中央财政贴息2.5%,当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相较于2022年集中在医疗、教育范围,本轮设备更新的贴息支持范围可以进行扩大。同时,我们也建议支持企业发行设备更新专项债券,丰富企业对于设备更新投资的融资渠道。   二是对符合高技术指标和能效水平的设备,给予购置补贴。产业政策应与财政政策相结合,对于采购符合高技术高能效指标的设备,各级政府可以进行购置补贴。购置补贴是最为直接的财政支持形式,对企业设备更新意愿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同时,通过设定设备的技术门槛,达到推动使用企业产生实质性提质增效、提升供给质量的效果。   三是加大设备投资的税收优惠,抵免额度。2022年9月,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的公告》,公告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凡在2022年第四季度内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均可适用该项政策。上市公司对于2022年四季度设备投资税收全额抵免的欢迎程度较高,本轮设备更新支持政策亦可考虑上述方案。   四是鼓励引导金融租赁公司支持企业设备更新。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发挥融资租赁优势,联动商业银行为企业设备更新与升级提供更丰富的融资租赁产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租赁方案,灵活安排资金运用,结合产业类别、行业特点确定融资租赁金额、期限等,适当调整金融租赁公司相关政策限制。   五是优化、简化设备更新项目立项审批与融资条件。一些银行提出,目前银行技改固定资产贷款需要企业提供政府项目立项批件,而相关部门审批流程比较长,对企业设备更新积极性影响比较大。建议对于符合产业、行业发展方向,或者技术改造属于高端制造类别的设备更新项目可取消或简化审批手续,或者改为备案制,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自主投资融资。   六是建立设备更新交易市场,促进设备转化与交易。由政府牵头,调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中介组织搭建设备更新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内最新的设备更新技术和趋势,对接撮合企业二手设备交易,促进仍有较高使用价值,市场接受度高的设备的流转,既促进头部企业及时更新高端设备,提档升级,又有利于尚能使用的设备在市场有效流动,分档分类不断更新,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黄志凌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