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新华社西昌2月29日电(杨晓敏、崔婉莹)2月29日21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10次飞行。 来源:新华网
  • 《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发布       2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正式发布。   据悉,为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基础上,结合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修订形成上述《目录》。   “《目录》共分三级,包括7类一级目录、31类二级目录、246类三级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注意到,7类一级目录包括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以及绿色服务。以节能降碳产业为例,其具体包括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交通装备制造、节能降碳改造、重点工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温室气体控制5类二级目录,节能锅炉制造、节能窑炉制造等38类三级目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提到,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相比,《目录》主要有4方面变化:调整目录名称,全面落实“双碳”目标;优化目录结构,更好厘清产业边界;拓展覆盖范围,增补重点新兴产业;明晰产业内涵,强化法规政策要求。   其中,在增补重点新兴产业方面,新增了温室气体控制、重点工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绿色技术产品研发认证推广、新污染物治理、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的绿色低碳转型重点产业,引导政策和资源支持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目录》根据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目标任务要求,明确了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需要重点支持、加快发展的产业,细化了相关产业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有利于强化产业绿色发展导向,推动形成各方支持政策合力,为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刘园园) 来源:科技日报
  • 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推进两大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统筹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   目前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进展顺利。   据悉,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两次货运飞船补给、两次载人飞船发射和两次飞船返回任务,航天员乘组接续飞天、长期安全驻留,空间科学实(试)验成果丰硕,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正不断显现。目前,驻守空间站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身心状态良好,预计于4月底返回。   2024年,该工程规划了两次载人飞行任务和两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已于1月圆满完成,后续还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执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此外已安排在轨实施150余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应用与技术成果。   瞄准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的目标,2024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也将加紧推进。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文昌发射场配套登月任务的各项测试发射设施设备也将全面启动建设,各系统相关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   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始终坚守的原则。后续,我国将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与联合国外空司等机构的国际合作项目,并愿意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发展,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付毅飞) 来源:科技日报
  •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本次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承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科学通报》协办。《中国基础科学》等推荐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期间正式发表的600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由近100位相关学科领域专家从中遴选出30项成果,在此基础上邀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100多位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专家对30项成果进行投票,评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了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名单。   据了解,“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自2005年启动已成功举办19届。该活动旨在宣传我国基础研究重大进展,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开展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推动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根基。(记者 操秀英) 来源:科技日报
  • Sora远不是人工智能终点       无论什么大模型,贴近产业才有未来。人工智能只有赋能千行百业,才能发挥出更大价值。要正视中美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差距,但也不必妄自菲薄。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交通业、健康教育等领域拥有丰富应用场景,加之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热潮还未退去,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又惊艳亮相,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ChatGPT和Sora都证明,人工智能所孕育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有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领头羊”。Sora远不是人工智能的终点,作为一项使能技术,人工智能还会有更大空间、更多可能。   Sora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学习、理解和模拟,这是人工智能的精髓所在。此前推出的文生视频产品大多只能生成几秒到十几秒的连贯视频,而Sora能将简短的文本描述转化成长达1分钟的高清视频,且视频更为真实立体,场景复杂、角色多元,画质卓越、连续稳定。以假乱真的背后,靠的是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海量视频,实现生成视频,还能基于视频扩展视频,Sora延续了OpenAI的规模法则,即“大力出奇迹”。正是这种学习模拟能力,使得Sora看起来是一个“文生视频”的工具,本质是一个通用的“物理世界模拟器”。   无论什么大模型,贴近产业才有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早期出现的技术大多着眼于解决虚拟世界的问题,因而没掀起太多波澜。此前,ChatGPT写诗作画的表现虽令人震撼,但业界很快明确,聚焦特定领域、针对特定场景、解决特定问题的行业大模型才有更多市场机会。此次,Sora距离产业就更近了些。正如不少人发问,人工智能可以生成视频,电影还需要人拍吗?市场机构预测,Sora将率先在短视频、广告、互动娱乐、影视制作和媒体等行业中应用,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人工智能只有赋能千行百业,才能发挥出更大价值。   要正视中美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差距。Sora的惊艳登场,也让人工智能产业从业者看清了差距。一直以来,中美两国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梯队。从科研成果、投资排名、大学排名等多项指标来看,中国多年来保持全球第二的水平。但类似ChatGPT、Sora这样的原始性创新、颠覆性技术却没有出现在中国,差距在哪里?人才、数据、算力被视为关键三要素,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亟待突破的瓶颈。   当然也不必妄自菲薄。要看到,中国仅用了一年,就实现了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迅速追赶,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技术进步飞快。更要看到,中国具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数据规模,将为人工智能训练提供海量的资源支持。同时,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交通业、健康教育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加之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在人才、教育、专利产出等方面均有所进步。   新时代催生新技术,新技术创造新时代。进入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有了更多“原料”和“出路”,具备更大的赋能力量。ChatGPT也好,Sora也罢,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奔涌而来。谁能牵住人工智能这只“领头羊”,谁就能靠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激发更多新质生产力,在重塑全球竞争新格局中掌握关键引擎。 来源:经济日报
  • 工信部印发《指南》 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   工业领域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的重点对象。《指南》提出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规划了重点标准的研制方向。具体包括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等五大类标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重点领域,包括基础通用标准、核算与核查标准、技术与装备标准、监测标准、管理与评价标准。   《指南》提出,鼓励工业领域的低碳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将低碳新技术新工艺融入相关标准,加快低碳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低碳领域的应用创新,加快相关标准研制,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培育壮大低碳发展新动能。   《指南》要求,加强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之间的有效衔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引导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检测认证机构、行业低碳标准化技术组织、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加快实现低碳转型。(记者 崔爽) 来源:科技日报
  •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共探算力发展新机遇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重塑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算力这一新的生产力形式,正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注入新动能。   2月27日,正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近200名国际机构和企业代表汇聚于主题为“算力网络:智能网络赋能智慧世界”的专题论坛,共同探讨算力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携手构建更加智能的数字世界。   “算力网络”,又称“算网融合”“云网融合”,是以计算为核心、通过网络实现连接、通过感知实现匹配与调度的服务,能够为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低延时的算力支撑。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世界互联网大会理事长庄荣文在致辞中表示,当今时代,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算力需求越来越高,算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面对算力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我们应当积极推动算力网络建设,有效赋能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高效、普惠便捷、绿色低碳、安全稳定、互利共赢的算力网络,不断夯实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底座”。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曼强调,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出现,需要处理不断增长的大量数据。他表示:“在算力网络部署和服务方面,中国运营商已处于领先地位。”   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秘书长穆罕默德·本·阿莫强调,高质量的算力网络是新技术发展的支柱,更智能的网络必将带来更智能的世界。国际合作对于推动算力网络发展至关重要,全球范围的合作一方面将加速创新,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应对新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全球挑战,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将使整个社会直接受益。   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美光科技、联想集团以及高通、英特尔和爱立信等企业和机构的高级别代表在论坛上发言,分享企业经验和案例。与会人士期待世界互联网大会在算力网络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让数字技术更好造福人类。   本次论坛由总部设于中国北京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宗旨是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记者 郭爽)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找准着力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春节刚过,宁德思客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实验室呈现一派繁忙的开工生产景象。 图为工作人员在安装调试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新型工业化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研究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新路径、新动能、新价值、新产业和新安全,准确把握建设着力点,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信息融合,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有效维护产业安全,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径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国际态势和一般规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汇聚强大推进力量,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既不能重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弯路,也不能走我国传统工业化发展的老路。要遵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立足我国国情,根据新型工业化效率源泉、生产要素、组织形态、约束条件等新特征,坚持走中国特色、中国场景和中国语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   面对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产业变革趋势如火如荼,既要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态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体制优势,沉着应对和改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又要善于抓住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难得机遇,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创造新需求开辟新赛道催生新产业。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新型工业化建设全过程,促进制造强国同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深度融合,巩固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高我国全球产业分工地位和竞争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强国建设一般规律,发挥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作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作用,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比重。又要立足我国实际,主动用好国内国际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把握工业化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并联交汇,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工业绿色化发展,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各类企业竞相发展,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建设活力,推动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以工业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我国作为科技创新投入大国和技术产出大国,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型工业建设关键变量,需要不断增强新型工业自主可控能力、创新引领能力、供应链管控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发展新赛道,为推动经济增长、保障物质产品供给、带动产业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一是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自主可控能力。要主动把握跨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越来越多的趋势,围绕核心基础技术、关键前沿技术和超前未来技术等,完善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工作,坚持走自主原创引领的新道路。加快推进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自主化进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互动融合,提高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和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领域的新技术供给。推动适应产业链上下游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服务,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比重,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发展。   二是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创新引领能力。加大新型工业化的共性技术投入,推动创新资源向各类企业和创新主体投入,加大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重点投入,锻造技术长板,培育非对称竞争优势,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做好技术储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学科装置、产业验证平台,引进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主导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迈向全球高端价值链。   三是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供应链管控能力。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找准产业链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和“卡脖子”技术,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行业政策,加大技术供给力度,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加大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技术布局,前瞻布局和超前发展一批未来产业,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打造中国制造名片,培育一批中国品牌,重点培育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等信息产品,提升服装箱包、食品饮料和玩具文具等消费品质量,提高汽车、新能源汽车和家居家装等耐用品市场占有率。   四是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国际合作能力。要瞄准世界前沿产业,提前布局未来技术,加快推进我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新中心”转变,营造世界技术孵化环境,形成世界级技术交易市场,创造优越的技术创新环境,吸引全球领先技术在我国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技术交易行为,探索区块链等技术交易新手段,支持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储备,推动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提供现代产业体系的技术支撑。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扩大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   新型工业化的新价值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和新能源变革等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工业化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产业、各领域传播、渗透,需要加快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制造新模式的步伐,推动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改变经济社会运行和工业化模式。   一是加快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要大力推进传统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巩固优势传统产业的领先地位,增强新能源汽车、光伏、移动通信和电力装备等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全球产业分工地位。着力提高工业装备智能化水平,丰富完善应用场景,强化工业生产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和自适应能力建设,强化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支撑作用。积极利用好税收杠杆,扩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征收范围和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快企业绿色转型,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以智能制造为重点,不断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先进计算、数据存储和通信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平台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提升影响力和控制力。围绕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生产组织、业务流程、空间布局、商业模式和价值形态等变化,国家级创新中心、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等,促进跨边界的开放型生产组织建设,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加快数字化制造新模式步伐。要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探索跨行业共享要素资源和提高盈利能力的新模式。利用信息化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推动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于产品设计、客户定制、集成制造、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测试认证和金融服务等环节,提升制造企业服务的价值创造能力。   新型工业化的新形象   绿色发展和低碳高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典型特征,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制造、绿色文明消费和绿色指标考核等,推动产业竞争的经济快速增长,树立绿色发展的大国形象。   一是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制造。要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工艺、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等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打造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为品牌的绿色制造体系。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建设,积极实施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建设,提升清洁能源的供给能力,通过税收、奖励和补贴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使用清洁能源。运用低碳技术减少化石能源比重,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制约能源能效和排放的技术难题,提升我国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能力。发展资源回收产业和再制造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在企业、园区和地区内循环利用,不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二是全面推进绿色文明消费。广泛开展环保、节能、节水和低碳、低排等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勤俭节约,引导人们转变生活和工作方式,自觉改变生活和消费习惯。践行绿色消费,主动适应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生活工作模式,通过税收、价格和碳指标等抑制少数人群非正常消费方式。提高低碳工业产品消费比重,市场化手段提高补贴效率,资金支持由生产者转向消费者,减免个人新能源汽车、绿色电器和公共交通等消费税费。完善充电桩、清洁能源和智能微电网等绿色低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是全面推进绿色指标考核。要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要求,分解考核指标,分行业、分产业和分地区制定差异化考核系数。通过大数据手段测算能耗、碳排放的合理需求,制定区分情况制定阶梯化阶段化的能源供给指标,科学考核节能降耗、减排减碳的情况,推进绿色低碳生产。   新型工业化的新安全   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是新型工业化面临的新环境新考验,需要着力提升国际合作质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参与全球产业化分工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循环的分工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效维护产业安全。   一是着力提升国际合作质量。要努力推动国际市场渠道建设,提升“引进来”吸引力和“走出去”竞争力,持续巩固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优势,有力保障企业的海外订单交付,健全物资快速便捷的通关机制,探索多样化的出口金融产品服务,全方位支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我国巨大市场优势吸引外企投资和引入先进技术,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国际进程。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产业标准制定,正向建立中国专利技术与标准制定相互支撑的循环体系,推动自主化的工业出口。坚持开放包容的技术创新导向,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球联合研发,拓宽技术合作边界。   二是着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要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强化区域产业协同与分工合作,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突出区域功能化特色化建设。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促进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高端要素合理流动,实现中心城市技术、人才和消费市场优势与非中心城市资源能源优势协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挖掘和扩大新型工业化需求,促进城乡工业结构协同和工业水平同步。引导金融系统为新型工业化建设让利,优化银行资金支持结构,推动信贷资金倾斜实体经济,降低新型工业化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着力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发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集成创新和产业应用优势,加强与发达国家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合作,深入开展战略性技术研发合作。维护国际产业分工秩序,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建设,争取更加合理的国际分工地位,迈向产业链价值中高端。建立与发展中国家共赢合作关系,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互为补充产业体系。   四是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提高新型工业化人才水平,加快各类院校教育课程改革,培育创新精神强、专业技术精和实践能力优的高素质人才,夯实人才供给基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建立终身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升存量人力资本水平。市场资源配置创新要素,强化人才的市场价值,吸引国际人才,留住优秀人才,保障新型工业化建设。培育战略科学家和爱国企业家,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战略计划等重大任务为牵引,发现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钱勇 作者单位: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仅代表个人观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 Sora“升维”AI视频引发算力需求激增       近日,美国OpenAI公司正式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再次在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关注浪潮。业内人士认为,从当前展示效果来看,Sora显著领先于其他文生视频模型,后续潜在的商业化有望对短视频、电影、游戏等下游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并进而传导到上游算力基础设施,算力需求有望再次迎来爆发。   文生视频探索新高度   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的全新的Sora文生视频模型,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指令,一次生成60秒的长视频,且视频的画面精细度、流畅度超越了以往的文生视频模型。由于Sora能够模拟对世界状态产生简单影响的行为,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文生视频能力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在Sora发布之后,有博主对当前市场上其他主流文生视频产品做了对比评测,在对Sora、Pika、Runway和Stable Video四个模型输入了相同的提示词后,Sora在视频生成质量和时间上均对同行“降维打击”,其更加清晰连贯、符合描述。   在OpenAI官方的技术报告中,对Sora的定位为“作为世界模拟器的视频生成模型”。“之前几款主流模型生成的视频时长仅在20秒以内,Sora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用户提示,还学会了物理世界的部分规律,比如:一个人吃汉堡后会留下咬痕、火车车窗上会产生逼真的倒影,Sora还可在单个视频中设计出多个镜头。”华金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方闻千说。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以往文生视频软件都是在2D平面上对图形元素进行操作,可以把视频看成是多个真实图片的组合,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个世界的知识。这次OpenAI利用它的大语言模型优势,让Sora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模拟两层能力,这样产生的视频才是“真实”的。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OpenAI表示当前Sora仍有弱点,例如难以准确模拟复杂场景中的物理现象,可能无法理解具体的因果关系,但从当前展示的效果来看,Sora显著领先于其他文生视频模型,推动AI视频生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通用人工智能加速到来   目前,Sora暂未公开使用权限,仅对一部分视觉艺术家、设计师和电影制作人开放。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Sora将会推向所有用户。Sora预示AGI(通用人工智能)将加速到来,其后续潜在的商业化有望对短视频、电影、游戏等下游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大火的游戏《幻兽帕鲁》的开发团队仅有4人,市场猜测该团队使用了AI生成技术制作游戏角色,以节省成本。根据OpenAI发布的最新Sora技术报告,Sora能够模拟视频游戏的数字化过程。这意味着,开发制作游戏的门槛可能会被进一步降低。   “有了强大AI能力的加持,OpenAI通往商业成功之路缺的并不是程序员,而是能实现商业闭环的‘金点子’。一旦任务明确,OpenAI就可以很快复制,解决任何能力短板。”中经社区块链首席经济分析师郭兴华说。   天风证券认为,随着OpenAI发布Sora文生视频模型能力大幅提升,内容创作工作流有望被颠覆,下一个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雏形已然出现。2000亿美元的短视频创作生态有望率先被颠覆,生成式AI在视频创作和世界模型领域的大踏步进步将实现对视频、3D、游戏等下游应用场景的渗透。   此前,A股有不少上市公司曾披露文生视频有关布局。因赛集团1月26日发布的调研纪要显示,公司的Insight GPT预计于2024年3月底前开发实现文生视频功能,之后推出公测版正式启动商业化,公司目前已收到几家汽车、快消行业知名品牌方发出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营销项目投标邀请。   “Sora的诞生意味着AGI实现可能从10年缩短至一两年。”周鸿祎认为,Sora只是小试牛刀,它展现的不仅仅是视频制作的能力,而是大模型对真实世界有了理解和模拟之后,会带来新的成果和突破。有了大模型技术作为基础,再加上人类知识的引导,可以创造各个领域的超级工具,例如在生物医学、蛋白质、基因研究,物理、化学、数学的学科研究方面,大模型都会发挥作用。   算力需求再迎爆发   业内认为,Sora强大的文生视频能力将快速推进应用端商业化落地、拉动产业规模,进而传导到上游算力基础设施,算力需求将再次迎来爆发。   据了解,Sora所需token(文本处理最小单位)数量相较于文本及图片模型的推理呈数量级增长。经中信证券简单估算,对于一个60帧的视频(约6至8秒),Sora要生成至少约120万个token,这是相当大的计算量。   “最强AI比拼的终点就是算力。”郭兴华表示,为了更快和更好地实现对视频的渲染和合成,高性能计算机和计算芯片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科技爆炸的背后需要算力膨胀来匹配,AI芯片将是这场变革中最核心的高地。   OpenAI的CEO萨姆·奥尔特曼表示,正在与投资者进行洽谈,旨在提高全球芯片产能,扩大其支撑AI性能的能力,该项目可能需要筹集至多5万亿至7万亿美元资金。奥尔特曼建议,OpenAI、投资者、芯片制造商和电力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出资建立芯片工厂。   中信证券表示,本次OpenAI的模型更新仍然是围绕底层算法层面,除去应用端的投资机会,硬件端的需求也必然会随着多模态的技术进步而不断提升。持续看好AI算力层面,尤其是得益于商业端成熟而带来的更多的AI推理侧算力的机会。   华金证券认为,AI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算力需求的快速提升,为国内外算力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逻辑芯片市场空间巨大,国产厂商具有巨大的替代空间。半导体行业在经历2022年、2023年的去库存周期后,销售额有望在2024年迎来复苏。(记者 闫鹏 李唐宁)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我国科学家基于液态金属构建“人工树叶”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沈阳2月27日电(记者王莹)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将半导体颗粒嵌入液态金属实现规模化成膜的新技术,并构建出形神兼备的新型“人工树叶”,其具有类似树叶的功能,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相关研究成果以“液态金属镶嵌的人工光合成膜”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通讯》上。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备绿氢技术属于前沿和颠覆性低碳技术,其走向应用的关键是构建高效、稳定且低成本的太阳能驱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薄膜(即人工光合成膜,亦称为“人工树叶”)。目前常用的薄膜制备技术因制备环境苛刻或成膜质量差,难以满足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实际应用需求。   植物叶子中起光合作用的光系统II和I是以镶嵌形式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这一特征是自然光合作用能有效运行的重要结构基础。受此启发,研究人员利用熔融的低温液态金属作为导电集流体和粘结剂在选定基体上规模化成膜,结合辊压技术进行半导体颗粒的嵌入集成,实现了半导体颗粒的规模化植入。半导体颗粒镶嵌在液态金属导电集流体薄膜中形成了三维立体的强接触界面,其结构犹如“鹅卵石路面”,使其兼具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十分突出的光生电荷收集能力。同时嵌入产氧和产氢光催化材料,可实现“人工树叶”的规模化制备,在可见光照射下,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是传统薄膜的2.9倍,超过上百小时持续工作无衰减。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普适性好和原材料易回收等优势。在柔性基体上集成的薄膜在大曲率弯折10万次后仍可保持95%以上的初始活性。利用简单的热水超声处理,即可将半导体颗粒、低温液态金属以及基体进行分离回收再利用。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