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我国将在四地试点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4月10日发布《关于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的通告》(下称《通告》),部署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根据《通告》,将在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四地率先开展试点。   《通告》提出,在获批开展试点的地区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互联网接入服务(ISP)、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以及信息服务中信息发布平台和递送服务(互联网新闻信息、网络出版、网络视听、互联网文化经营除外)、信息保护和处理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提升电信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10项增值电信业务中的8项,其中6项不设外资股比限制,并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取消了经营类电子商务等多项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此次《通告》旨在向社会公布增值电信业务试点扩大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激发市场竞争和经营主体活力,与全球共享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同时,通过在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试点开放,更好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进一步积累电信业开放经验。   后续,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根据试点实施情况,适时扩大试点地区范围。(记者 郭倩 实习生 杨珋) 来源:经济参考报
  •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开幕       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幕。本届大会以“竞逐人形万亿赛道·重塑未来产业新纪元”为主题,深入探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融合发展的未来新契机。   在开幕式环节,立德研究院与优必选科技、灵心巧手等联合参编单位代表共同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研究员、科技部专业技术二级专家刘进长在对该报告解读时介绍,政策利好、交叉融合创新,正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发展创造空前机遇,国内高校人形机器人技术先驱技术迭代迅速,国内科技企业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产业生态正酝酿全维度跃迁。   报告精选了国内在人形关键零部件、整机以及机器人与大模型融合等领域的领军企业,预计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到世界总量的32.7%,到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   此次大会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立德机器人平台(机器人大讲堂)携手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联合主办。(记者 华凌) 来源:科技日报
  • 通感一体化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作为5G-A的重要新增能力和创新方向之一,通感一体化备受关注。近日,据中信证券研报分析,通感一体化有望成为低空经济核心的基础设施。   通感一体化即通信感知一体化,可以理解为通信和感知系统的融合。“5G-A的通感一体化能力具有多感官性、自然性、交互性和智能化等特点,在低空经济、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徐畅4月10日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这将有助于推动社会走向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数字孪生世界。   支撑低空经济领域各类应用   “传统的通信技术与感知技术是独立发展与演进的,通感一体化技术通过集成通信基站、卫星通信等核心基础设施,将感知能力原生融入通信系统,构建高效协同的网络系统。”徐畅介绍,通感一体化通过频谱资源共享、软硬件设备共享等,实现通信功能与感知功能的深度协同,使高精度感知信号、无缝通信信号以及定位信号能够实时与后台系统进行交互,从而实现高效的资源调度。   在云南省保山市云瑞机场,全球首个5G-A通感基站日前已建成并开通。这是5G-A通感一体化技术及AI能力首次用于智慧机场建设,打造了5G-A智慧机场跑道侵入防范新样板。5G-A智慧机场通感基站开通后,在低空区域可实时感知并跟踪机场范围内无人机、飞鸟等的活动,在陆地区域感知人员、车辆等的活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安全预警等服务。同时,结合AI能力,基站可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自动识别和预警潜在的入侵风险,实现“技防”手段升级完善,有效提高机场跑道防侵入管理能力。   “通感一体化技术是低空飞行的技术底座之一,一方面满足低空飞行器对高质量通信的需求,实现飞行器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提升低空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精确感知和定位,为飞行器的安全飞行和精确作业提供有力保障。”徐畅表示,通感一体化能够解决低空飞行中低空建筑密集、卫星导航信号稳定性差、雷达密集部署经济性差等问题,还能支持多目标探测和跨区域完整航迹的连续跟踪与上报,为低空安防等低空经济领域的各类应用提供技术和网络支持,推动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   开展关键技术验证和规模试点   科学布局建设具备通感一体化功能的基础设施是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任务。   徐畅建议,应高效利用5G-A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确保通信和感知数据的高速传输,实现基站之间的网络连接畅通,实现对大量感知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升整体系统响应速度。   同时,充分发挥5G-A通感一体化优势,实现不同层次的感知与通信信息的融合,通过整合来自不同设备和系统的数据,提升感知的准确性和通信的可靠性,为复杂场景下的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各地已经在“水陆空”全场景开展5G-A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的验证和规模试点。同时,运营商正积极推动5G-A建设和应用落地,中国移动表示今年将在全国300个城市启动商用部署。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阳逻港港口的5G-A基站叠加了雷达功能,能探测跟踪周边的汽车、轮船、无人机,堪称全天候超视距感知的“千里眼”。即使在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和低能见度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巡检和监管,并通过5G-A网络发送信息给数据后台进行AI动态监测分析。未来如果在船舶上安装配套的物联网芯片,5G-A网络就能获得更精准的船舶位置和信息,实现船货人一张网融合管理,降低航运物流综合成本。   另外,徐畅补充,要注重安全隐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通信和感知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记者 崔爽) 来源:科技日报
  • 智慧农业“未来”已来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随着中国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亟需解决。智慧农业或将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答案。   中国不少地方开展的智慧农业探索,已深入到组织模式、产学研贯通各环节。不过,智慧农业发展也面临基础设施、数据质量、“智慧”人才供给等难题,需多方合力破解。   智慧农业实践走向深处   在山东省,“90后”何石宝一人就管理了1000亩地,粮食连年高产稳产。这得益于当地吸引高学历人才的激励机制,让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得以有效落地。   何石宝所属的农业企业负责人张研生说:“收入与农场利润挂钩,加上地方人才补贴,像何石宝这样的大学生农场主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在数据平台建设上,各地也在不断发力。   浙江省打造的“乡村大脑”,贯通省市县三级,日均访问量超120万次。在杨梅产地台州市仙居县,数据可精确到每一户、每一株杨梅,为保险、贷款等服务提供了依据。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干部陶忠良说,浙江从源头上统一数据格式、语言体系等,在多个产业实现高效链接。   此外,各地还在努力让前沿技术离农业更近。   在安徽省,胡宜敏拥有副研究员和企业副总经理两重身份。在他身边,这种双重身份的科研人员还有近100人。胡宜敏说,这有利于他们直面农业场景、与市场充分串联。   在胡宜敏供职企业的关联产业园内,已集中智慧农业企业40家,遍布产业全链条。企业互相使用最新科研成果,形成生态圈。由于底层数据互相开放,企业间协作关系紧密,集成创新便利度得以提升。   智慧农业发展堵点待解   中国智慧农业发展仍需迈过基础设施不足等多道“坎”,第一道“坎”就是集约化程度低。   中国农民户均耕地少,技术投入收益低。部分经销商表示,愿尝试智慧设备的农民基本为大户。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农业社会化组织发育仍在初期,智慧农业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另一道“坎”是数据。一方面农业数据收集、利用不足,表现为市场缺乏大的农业数据采集第三方公司。   “数据收集困难带来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胡宜敏表示,这影响到农业数字化系统能否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农业数据缺乏标准,客观上造成数据难以融合。一家相关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掌握作物生长情况。但因数据没打通,趋势性预测就无法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体。”   此外,人才不足也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潜力。有学者表示,原因之一是交叉学科的布局和引导人才下沉的体制机制尚在布局。当前无论是农学本科生还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对农业数字化都不够了解。加上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意愿低,导致相关人才更加缺乏。   多方发力破解现实难题   为破解上述难题,专家、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农业经营主体等人士,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   针对基础设施问题,可在补短板的同时,优先在基础设施完备地区发展智慧农业。   为提升规模化水平,智慧农业项目可更多围绕集约化经营主体展开,并提供必要的政策倾斜。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   为实现涉农数据精准有效积累,可探索企业与农户数据分红机制;同时允许企业对一地耕作模型在一定时间内享有排他使用权。政府归集数据,则不必过细,以保护企业的积极性。   为鼓励统一数据标准,要建好国家涉农数据共享平台,明确获取权限,明确保密责任,加快农业数据安全立法。还可逐步建立多方受益的数据利益联系机制。   为培养跨学科人才,可锚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创新跨学科培育方式,让相关专业学生对智慧农业发展方向有更深入、准确的理解。(记者许雄、水金辰、许舜达、叶婧、黄腾、郭雅茹、苟立锋、赵鸿宇) 来源:新华网
  • 科研人员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新华社沈阳4月9日电(记者王莹)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姜鹏研究员、陆晓伟副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以“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感知的柔性红外光热电探测器赋予电子皮肤温度预警功能”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仿生触觉是智能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刺激的基础。在传统触觉系统中,触觉传感器需要与外部环境物理接触进而获取温度信息,无法在接触前对外部刺激作出预判。发展具有非接触温度感知能力的先进触觉传感技术,有助于为机器人交互感知领域带来全新的体验。   光热电探测器是基于光热转换和热电转换两个基本能量转换过程的一种探测器,可在无需制冷、无需偏置电压、无接触的条件下实现对长波红外辐射(8微米至14微米)的灵敏探测。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在非接触式温度感知测试中,当目标温度从零下50摄氏度上升至110摄氏度,所制备柔性光热电探测器的灵敏度优于现有商业热电堆,测温精度可达0.05摄氏度。以此为基础,研究团队利用该红外探测器进一步开发了动态温度预警系统,使得穿戴该探测器的软体机械手可对热源进行预先判定。   据介绍,该项研究为在仿生触觉系统中引入红外探测技术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机器人交互感知、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来源:新华网
  • 马斯克:AI两年内或将进化到“比最聪明的人还聪明”       新华社洛杉矶4月8日电 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8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到明年年底或者2026年,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可能将超越人类的智力,“比最聪明的人还聪明”。   马斯克与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基金首席执行官尼古拉·坦根的访谈当天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布。马斯克在访谈中说,他预测通用人工智能的智力将在两年内甚至明年就可能超过人类,比他去年预测的2029年这一时间点提前不少。   马斯克说,去年,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缺少高性能芯片,如今这一限制正在得到缓解,而电力供应成了新的限制。未来一两年,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就在于电力供应。   马斯克去年成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该公司去年11月推出首款人工智能模型Grok。马斯克说,二代模型Grok 2的训练需要大约2万个英伟达图形处理器(GPU)计算芯片H100,而三代模型对这款芯片的需求将超过10万个。   马斯克透露,Grok 2的训练将于今年5月完成,进程一度因芯片短缺受阻。   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基金是挪威主权基金,也是马斯克所领导的特斯拉公司股东之一。 来源:新华网
  • 上千项科技成果亮相首届晋江科洽会       具备优异防水性能、又柔软透气的新型冲锋衣,低卡路里的“减肥冰淇淋”,可切换温度、实时冷敷热敷的智能穿戴系统……4月9日,200多家国内高校、科研平台、投资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携上千项科技成果亮相福建晋江。   当日上午,以“接洽科技新成果,锻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首届晋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洽谈会在晋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会展示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按产业划区,重点围绕鞋服、纺织、建材、食品、现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智能装备等七大产业领域。   在本地企业万物智联展厅,数字孪生技术和人工智能搭建的工业元宇宙场景应用令人目不暇接。参与者通过手机、iPad等可在线沉浸式互动交流,包括在线产品共创、在线开会,还可以远程访问线下工厂。“这些场景应用可以帮助晋江本土外贸企业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与国外客户进行远程互动。”福建省万物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章水德说。   摆放在安踏展台上的一款“安踏风暴甲”防暴雨级冲锋衣让现场观众好奇不已。“它不仅具备优异防水性能,又柔软透气,更打破了此前国外在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东华—安踏联合创新研究院院长斯阳说。   “多种类型配套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丰富科洽会内容,也希望能够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架起对接桥梁,进一步集聚科技力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晋江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新华网
  • 工信部发布2024年质量工作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中试发展与品牌建设有关工作。通知提出,将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完成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提高以可靠性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制造”品牌等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方面,要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持续宣贯《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研制关键方法和工具。面向重点行业,分场景凝练质量管理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分层次梳理质量管理数字化场景清单,明确关键场景的建设要点和实施路径。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标杆,提升平台解决方案供给水平,支撑企业增强质量管理能力。   在提高以可靠性为核心的产品质量方面,要实施可靠性“筑基”和“倍增”行动。落实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加大智能检测装备应用力度,推动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提高基础产品和整机装备可靠性,形成一批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建设电子信息领域质量可靠性提升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基础支撑和综合服务能力。   在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方面,要强化质量标准支撑引领。制修订一批原材料、机械、电子、汽车、软件等领域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先进团体标准转化为行业或国家标准。编制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可靠性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在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方面,要遴选梳理中试优秀场景,面向中试环节提炼关键需求,遴选一批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推广价值的中试优秀场景,带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工艺、产品、标准和解决方案,挖掘一批中试服务典型模式,探索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中试创新发展路径,为企业提升中试能力提供参考指引。   在打造“中国制造”品牌方面,要夯实制造业品牌建设基础。推动品牌培育管理标准体系优化升级,建立健全制造业品牌标准体系。探索建设制造业企业、未来和新兴产业品牌数据库,健全制造业品牌监测机制。鼓励企业加强品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加强制造业品牌培育。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开展企业品牌创建评估诊断等服务。鼓励各地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组织开展优势产业品牌培育、品牌出海活动,打造更多“中国制造”品牌;加大品牌评价和传播力度。遴选一批“中国制造”品牌创建典型案例,探索发布重点领域工业产品品牌榜。支持开展品牌建设沙龙活动,加强“中国制造”品牌创建经验推广交流。举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宣传推介中小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持续举办纺织服装“优供给 促升级”活动、食品工业“三品”成果展、“5·17”吃货节食品促消费活动。 来源:人民邮电报
  • 我国117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AI服务备案       记者从国家网信办官网获悉,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有序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目前已有117个大模型完成这项工作。   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包括中国移动九天、百度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华为云盘古、腾讯混元助手、OPPO安第斯、vivo蓝心等。   国家网信办要求,已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应在显著位置或产品详情页面公示所使用已备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情况,注明模型名称及备案号。(作者 柯文) 来源:人民邮电报
  • 七部门印发《方案》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记者9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提出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数字化转型行动、绿色装备推广行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等4项行动及12项重点任务。   根据《方案》要求,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针对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打造数字化车间;打造智能工厂。同时,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   此外,《方案》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记者崔爽)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