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举行学会服务站签约授牌仪式并开展座谈交流 为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近日,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分别在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柏沐科技有限公司和沈阳奇特尔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设立学会服务站并集中举行签约授牌仪式。协会主要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公司主要领导、相关领域专家出席活动。 协会通过前期对4家会员单位的调研走访,获知各单位在机制体制创新、高新企业申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相关需求后,立即开展联系专家、筹备设立服务站等行动。仪式之后,与会人员开展座谈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就充分发挥学会服务站的平台作用,广泛开展学术研讨、项目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多项可行性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会议还确定了省地矿院《硼泥综合利用项目尾泥利用》项目的专家论证议题,协会负责召集相关领域专家提供智力支持。 今后,协会将进一步发挥组织人才优势,和服务站签约企业之间建立协同创新服务机制,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在科技创新要素供给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架设桥梁,解决技术困难,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供稿 魏静元撰稿)
  • 辽阳市科协举办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 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广大师生的科学素养和学术诚信意识,11月24日,辽阳市科协在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2023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学校部分青年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邓在银作主题报告。邓再银以《矢志献身国防,努力追求卓越》为题,通过分享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矢志献身国防事业的伟大事迹,解读科学家精神的多层含义,并寄语青年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奉献青春热血”。在场学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以青春之我,立鸿鹄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报告会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意识,为营造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良好学术生态发挥积极作用。 (辽阳市科协供稿 胡潜撰稿)
  • 辽阳市科协到辽阳县科技型企业调研 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继续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建设,11月14日,辽阳市科协调研组到辽阳县,就科技创新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中共辽阳县委、辽阳县科协有关领导参与调研。 调研组先后来到辽阳县辽宁顺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辽阳泽华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辽鞍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通达建材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科技型企业,听取各企业科协负责人关于公司生产经营、人才引进、科技研发、发展规划布局等方面的介绍,参观企业车间,了解企业发展历程、科技创新模式和产业发展等相关情况。 在座谈环节,调研组向企业了解了院士专家工作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合作延伸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负责人,要厚植家国情怀,提振科技创新信心,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应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推动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调研组还介绍了辽阳市人才政策,并表示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层次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希望企业通过引进院士、专家团队更好开展攻关、成果转化、转型升级等科研生产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培养一批本土科技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辽阳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辽阳县科协供稿 高娟撰稿)
  • 省分析测试协会召开硼泥综合利用项目论证会 近日,省分析测试协会组织召开《硼泥综合利用项目尾泥利用》项目论证会,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省材料实验室、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受邀参加。 会上,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对项目概况、取得成果进行介绍,并提出项目转化面临的问题。与会专家就相关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分别从环境保护、建筑材料应用、土壤土质调节改良、工业提纯等方面提出多项可行性建议,并帮助梳理、明确了今后的项目转化路径。专家们特别提醒注意解决硼泥堆放区域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会后,项目方与意向转化合作单位进行了现场对接交流。 本次论证会是省分析测试协会践行“助力企业实际行动”的又一举措,协会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搭建好科技咨询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解决企业焦点困难,为企业链接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科技支持和服务。 (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供稿 魏静元撰稿)
  • 辽宁极速体育举办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沙龙活动 近日,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辽宁省科普作家协会、辽宁省科学技术馆等单位承办的“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沙龙活动分别在盘锦市和极速体育举办。辽宁省14个市县科协代表、20个全国科普示范县所辖社区代表,以及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省市县科协代表近200人参加现场活动,1.2万余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与。 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进一步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加强基层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围绕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的新形式、新特点、新机制,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开展学习交流。 代表们在发言中分享了各自在社区科普工作中建立机制、阵地建设、队伍发展、品牌打造、资源利用和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以及创新科普服务形式带来的具体成效。与会人员就如何开展社区科普共建共享进行了分组研讨,议题涉及利用优质科普云资源落地社区、科普志愿者科普信息定制、调动居民参与性和主动性及社区科普工作中的制约因素等多个方面。 活动特邀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教育顾问汪文新和北京协力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贾云竹分别作题为《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更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和《社区科普中的“五社联动”机制探索》的主题报告,分享介绍科普活动开展、社区科普机制建设及社区科普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本次活动促进了东北地区基层社区科技工作者间的沟通交流,总结分享了许多创新性和典型性的经验和做法,从社区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多样化、精细化、标准化等方面,为社区科普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科普力量。 (辽宁省科普作家协会供稿 李莉撰稿)
  • 鞍山市科协邀请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助农活动 11月14日,鞍山市科协邀请省级学会专家服务团深入海城市王石镇下沟村开展科技助农活动,促进乡村振兴。 专家服务团一行先后来到辽宁通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辽南兄弟牧场,根据当地甜瓜、草莓种植户和母牛养殖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在下沟村村部会议室,种植专家围绕甜瓜和草莓育苗期培育技术、品种和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并与种植户进行现场问答交流。随后,专家服务团一行前往种植基地,就甜瓜和草莓种植方式、提高育苗期栽培质量、实现育苗规范化、开发休闲采摘、温室栽培等问题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在合作社养牛场,服务团针对当前母牛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冻精采选、规范养殖和小牛腹泻等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讲授了肉牛繁育提质增效的新途径。 下一步,市科协将通过在王石镇建立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科技小院等科创平台,引入更多专家资源,介绍更多新品种及相关种养殖技术,协助王石镇构建现代化种养殖技术管理体系,打造地理标识品牌和农业示范基地,延伸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产业链,助力海城农业高质量发展。 (鞍山市科协供稿 廉洋撰稿)
  • 辽宁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座谈会在渤海大学召开 11月14日,由辽宁省科技馆、辽宁省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渤海大学承办的辽宁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座谈会在渤海大学召开。省科技馆有关负责同志,渤海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锦州医科大学、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锦州地区各高校在创新方法推广和应用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希望各高校对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创新方法提出宝贵意见,勠力同心共同促进锦州地区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高校代表就创新方法的师资队伍建设、校内授课、校企合作等方面情况逐一进行介绍,并就创新方法大赛的项目申报渠道、开放赛道、创新方法示范基地申报等工作展开深入交流。会上,各高校代表充分表达了申请创新方法研究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的意愿,并希望在省科技馆和创新方法研究会的帮助下,进一步开展创新方法相关培训、设计相关课程,在传播创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培育师资力量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与会高校代表还达成了向创新方法培训工作起步较早、效果较好的高校联合调研学习的意向。本次会议是省科技馆、省创新方法研究会、锦州地区各高校践行“科教融汇”的重要环节,对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汇聚高校创新人才,培育高校创新方法师资团队,营造高校科技创新氛围具有积极意义。(渤海大学供稿 陈亮撰稿)
  • 辽宁省科技馆举办员工素质提升大讲堂暨辽宁科技创新成果展拓展讲座 11月15日下午,辽宁省科技馆员工素质提升大讲堂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大船集团科协常务副主席、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宇辉作题为《船舶设计及绿色减排技术应用》的辽宁科技创新成果展拓展讲座。省科技馆领导班子、中层以上干部、一线职工和科技辅导员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本年度“奋楫再出发”辽宁科技创新成果展的大国重器展区,展示了一大批包括山东舰、LNG运输船在内的造船行业相关展品。这些展品均来自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造船业的先行者,百年大船一直勇立于船舶设计研发与创新的潮头,熟识船舶设计及绿色减排技术应用方向的最新动态、技术趋势和科创成果。讲座中,张宇辉老师从大连造船简介、船舶设计的依据、船舶设计流程与主要内容、船舶绿色减排技术发展、大连造船绿色减排技术应用经验、船舶绿色减排技术应用展望等六个方面,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船舶设计基本原理、绿色船舶发展方向的科普盛宴。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的专业名词融入具体事例和图片,使听众在轻松愉悦中,拓展了船舶设计基础知识,深入理解了绿色船舶的概念与内涵,进一步认识到绿色船舶的重要性和推行的必要性,更自豪于我国在绿色造船业上取得的成就。 为提高全馆员工岗位素质和综合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辽宁省科技馆于近日策划开展“员工素质提升大讲堂”。活动以周为单位,连续进行,通过内部员工交流与外聘专家宣讲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个员工搭建展示平台,引入“外脑”补短板、开思路,以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的交流启发创意创新,促进知识结构优化和专业能力提升,为更好践行科普为民使命担当,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智慧和力量。 (省科技馆供稿 张家铭撰稿)
  • 第九届地球科学青年论坛暨学术年会召开 11月4日-5日,由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地球科学青年论坛暨学术年会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召开。极速体育,阜新市科协、市环境局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以“矿产资源勘探、绿色开采及生态修复新理论与新技术”为主题,交流研讨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西安科技大学长江学者毕银丽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宋子岭教授等5位专家分别围绕“绿色矿山建设”“矿区生态修复及相关环保产业技术发展”等主题作学术报告。24位青年学者作相关学术交流分享。 会议促进了低碳能源发展前沿技术的推广,探索了能源与环保领域发展的新思路,有利于地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学会将以此为契机多渠道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在科技服务创新、能源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方面广聚人才,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供稿 张淑梅撰稿)
  • 鞍山市科协到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调研 11月1日,鞍山市科协调研组到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辽河生态博物馆、工程实训中心、农用无人机展厅、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并与基地工作人员及科技工作者展开深入交流。 沈阳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人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基地概况,以及基地在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截至目前,沈阳农业大学到海城基地实习、实训的师生达13277人次;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农业类重点科研项目34项,推广示范优质品种及高效种植技术700亩;基地依托海城地方资源,累计承担70批、7200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辽河生态博物馆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现已部分开放使用,未来计划与鞍山市科协结成共建单位,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调研组表示,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具有雄厚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条件,市科协将积极进行宣传推介,促进各有关单位与基地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全力推进辽河生态博物馆申报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为鞍山市中小学提供农业科普宣传教育,增进学生爱农兴农情怀;以基地为平台,更好地推动鞍山农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工作,助力鞍山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民科学质素提升。 (鞍山市科协供稿 廉洋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