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工信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6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公布了16个主责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据悉,这16个重点专项包括:“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新能源汽车”“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区块链”“信息光子技术”“多模态网络与通信”“微纳电子技术”“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稀土新材料”“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   申报指南提出四项管理改革举措。一是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鼓励青年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新方法、新路径,更好服务于重点专项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加强部省(市)联动,部分重点专项任务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采取部省(市)联动方式实施,由部门和地方共同凝练需求、联合投入、协同管理,地方出台专门政策承接项目成果,在项目组织实施中一体化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落地转化。三是设立“揭榜挂帅”项目,突出最终用户作用,实施“军令状”“里程碑”考核等管理方式,对揭榜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四是探索实行技术就绪度管理,科学设定“里程碑”考核节点,严格把控项目实施进展和风险,确保成果高质量产出。(记者 赵乐瑄) 来源:人民邮电报
  • 火星地表下或有大量液态水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证明,火星除了两极的冰冻水外,仍然拥有大量液态水。该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火星海洋的最有力证据,如果其结论属实,将为进一步探索该行星的宜居性以及寻找地外生命奠定基础。研究成果1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几十年来,火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一直吸引着科学家。这是因为水对于星球的宜居性至关重要。   此次,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此前为期4年的任务期间收集的数据。着陆器从其正下方的地面收集了有关火星地震波速度等变量信息,科学家据此推断地表之下存在哪些物质。   团队采用了岩石物理数学模型。该模型与地球上绘制地下蓄水层和油田的模型相同。结果显示,这些数据用充满液态水的深层破碎火成岩来解释为最佳,且这些水量十分巨大——团队估算出地下水的数量可覆盖整个星球,深度可达1—2公里。   这个新“水库”并不适合为未来火星定居点提供水源,因为它位于火星地壳中部岩石的微小裂缝和孔隙中,距火星表面11.5—20公里。即使在地球上,钻一个这样深的洞也是一项挑战。   然而,这一发现确定了一个有望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地点,也有助于解答有关火星地质历史的问题。了解火星的水循环对于了解其气候、表面和内部的演变至关重要。   目前,大量证据都支持曾有水在火星表面流动的假设。但那个“湿润年代”在30多亿年前就结束了。新发现表明,这些水并没有逃逸到太空,而是渗入到了地壳中。   “洞察号”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火星的地壳、地幔、地核和大气层,它在2022年任务结束前记录了有关火星内部的宝贵信息。此次分析的位置位于着陆器下方,团队认为,假设整个火星的地壳都与之类似,那么火星拥有比此前假设的要庞大得多的海洋。 (记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 巴黎奥运会“科技赛场”同样精彩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所有赛事于当地时间8月11日下午5时在法国巴黎结束,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完美收官。其中,金牌数创造了境外参赛历史最佳战绩,与美国队并列第一。   竞技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在此过程中,科技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红”闪耀奥运舞台的背后,体育科技的“竞逐”同样在上演,从选材、训练、装备到运动康复,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支撑。新科技的运用也成为“科技赛场”比拼的焦点。   智能助力,训练效果更显著   巴黎奥运会网球赛场,21岁的郑钦文连续鏖战,勇夺亚洲历史上首枚奥运会网球个人项目金牌。   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大数据中心,17人组成的数据分析小组,为郑钦文的夺冠之路“保驾护航”。   200余份赛前分析报告、30余份赛后运动表现分析报告……巴黎奥运会期间,为克服时差问题,数据分析小组轮流倒班,协作完成数据采集、赛后分析、潜在对手分析等工作,为中国网球选手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保障服务。这是大数据赋能运动训练与比赛的典型案例之一。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工程学院副教授崔一雄介绍,以大数据为依托,北京体育大学自主研发网球大数据表现平台,建立专业的网球比赛数据库,成为服务国家网球队训练和比赛的“智慧大脑”。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院长武文强也表示,新科技让训练效果更直观,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训练。   在国家射击队训练基地,气步枪枪口下端会安装一个微型激光瞄准测试仪,与之配合的还有足底压力测试仪、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等可穿戴设备,这是武文强团队为国家射击队自主开发的同步测试系统。   “当运动员拿起步枪开始射击时,从入靶到击发,全过程的晃动轨迹变得清晰可见,足底压力变化和肌肉发力数据也同步生成。”武文强告诉记者,这些用肉眼看不到的动作细节,正是教练员发现和解决训练问题的“金钥匙”。   在长达3年的备战训练中,武文强团队为运动员训练提供数据对比与报告,结合相关教练、学者的经验,将技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建议标准化,融入分析软件,让数据在赛场上大展身手。   本届巴黎奥运会,中国队在步枪、手枪、飞碟赛场共获5金2银3铜,奖牌数量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射击项目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最好参赛成绩。   装备升级,竞技状态更稳定   8月7日,在巴黎奥运会举重男子61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李发彬成功卫冕,为中国夺得巴黎奥运会举重首金。   能够取得佳绩,除了此前在训练场上的苦练,教练团队还提到举重鞋对能力发挥的作用。李发彬所穿的举重鞋针对中国选手的脚型设计,让他在举重时能够保持更高的稳定性。   伴随李发彬夺得奥运冠军的这双举重鞋,前掌内嵌“鼎形”碳板,后跟支撑面配置六边形抗倾覆结构。正因如此,举重运动员做技术动作时的向上提升力和后向抗倾覆力得到明显提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小平表示,运动装备往往集新材料研发和新设计于一身,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也是体育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   在巴黎奥运会射击赛场,中国选手刘宇坤在射击男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获得冠军。他穿着的射击皮服是一件量身定制的“战袍”。   步枪射击皮服不仅要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支撑,提升稳定性,还要符合国际射击联合会的一系列“硬指标”。此前,由于技术、材料缺乏,国家射击队使用的皮服与鞋等装备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2022年3月,北京服装学院组建跨学科团队,启动研发工作。   “为了达到国际射击联合会标准,我们进行了很多次实验,攻克了材料研发、版型设计等多项难题。”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教授王越平说,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团队终于制作完成了符合正式比赛标准的服装,打破了国外品牌在此行业的垄断。   巴黎奥运会上,从射击比赛服,到机能内衣,再到射击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射击皮服产品,助力刘宇坤一路拿下金牌。(记者 何 亮) 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部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       经过近四年试点,“创新积分制”迎来提质扩面——从国家高新区扩展至全国范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试行,助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这是记者8月12日从科技部获悉的消息。   科技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统一指导、全国试行,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精准画像、多元赋能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指标权重、数据规范、应用场景等。   “创新积分制”依据创新积分指标对企业进行创新能力量化评价,将企业的创新能力转化为金融投资机构看得懂的“财务数据”,而科学、客观的创新积分评价指标及权重,是确保积分制实施成效的关键与核心内容之一。为此,科技部在充分参考借鉴国际和国内创新评价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积分制试点实施经验,遵循价值发现性、可获取性、可比较性、可量化性和可解释性的指标构建原则,形成了一套重点突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视成长经营能力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指引》,创新积分核心指标共涵盖3类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第一类是技术创新指标,包括研发费用金额、研发费用增速、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等7个指标;第二类是成长经营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净资产利润率等6个指标;第三类是辅助指标,包括吸纳应届毕业生人数、获得风险投资金额等5个指标。   在指标权重设置上,以突出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注重对企业成长经营能力考察为导向,同时划分了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企业不同阶段,确定了3类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赋值,并将根据实践情况持续优化。   《指引》强调,“创新积分制”使用的所有数据必须均为法定合规数据,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主动打通现有政务数据平台,直接“抓取”现有企业数据资源,避免重复填报,尽量做到企业“零填报”。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部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汇集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积分企业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积分企业精准画像,在科技创新再贷款、科技创新担保专项计划等运用创新积分评价,积极推荐优质积分企业。   《指引》还提到了具体应用建议,比如,地方政府可通过“创新积分制”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精准施策能力和现代化服务能力;银行类金融机构可利用创新积分作为独立的风险研判与增信授信的参考依据,更有效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可将企业创新积分作为参考,加大对优秀积分企业的股权投资与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   《指引》还明确,管理部门可以支持优秀积分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人才项目、平台基地项目等,确保优质资源能够精准投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通过为优秀积分企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引导领军企业与优秀积分企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记者刘垠) 来源:科技日报
  • 新能源汽车强势重塑市场格局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业变革的引领者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全产业链不断创新突破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巩固自身优势,同时也在不断磁吸全球工业资源,加速全球汽车业转型升级。在中国汽车市场新车快速涌现的表象之下,重磅新车代表的产业方向和趋势尤为值得关注。   新车“扎堆” “硬核”技术是看点   传统的暑期淡季刚过,8月的车市就迎来了一波新车型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8月将有超15款新车陆续上市,新能源汽车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其中包括市场期待已久的享界S9、2025款海豹和海豹07 DM-i、小鹏MONA M03等重磅车型。   8月6日,在鸿蒙智行享界S9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鸿蒙智行首款豪华旗舰轿车享界S9正式发布。早在4月的北京车展上,享界S9凭借“寰宇美学”仅是惊鸿一瞥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次亮出真容的享界S9更是气场全开:“OneBox”设计实现大空间、高效率和高颜值的平衡,首发轿车后排零重力座椅、首发轿车车规级投影巨幕、搭载D级轿车专属途灵平台、首发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全栈华为科技,从设计美学、空间、驾乘、智能和安全等方面,对豪华旗舰轿车进行全新诠释。而仅为39.98万至44.98万元的售价低于此前市场预测,对标迈巴赫甚至比迈巴赫更智能的产品,价格却只有迈巴赫的十分之一,无疑在高端市场很有竞争力,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官方数据显示,享界S9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2500辆。   8月8日正式上市的比亚迪海豹07 DM-i和2025款海豹也有诸多硬核技术加持。其中,海豹07 DM-i搭载第五代DM技术,实现同级产品油耗、续航等方面的新突破,而2025款海豹是搭载e平台3.0 Evo的首款轿车,具备800V高压系统,充电效率全面提升。领克首款纯电车型Z10也有望于8月上市,据称其最大的看点是配备AMD S2000芯片,该芯片算力是高通骁龙8295的1.8倍。同样于8月上市的东风汽车旗下奕派eπ007增程版则号称搭载了东风马赫超级增程系统,综合续航可达1200公里。   8月压轴的新车将齐聚月底开幕的第二十七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其中与享界S9同属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新M7 Pro备受瞩目。据透露,问界新M7 Pro标配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能实现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同时,问界新M7 Pro升级HUAWEI ADS基础版,拥有超越行业水平的主动安全、泊车、高速和城区快速路智驾能力,以及领先的智慧泊车、智能安全能力。   资源“ALL IN” 新能源车“集大成”   梳理这些重磅新车,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不仅在集聚全球汽车工业资源,还在不断跨界整合更多领域的优势资源,成为全球汽车业变革中的集大成者。   “此次与华为携手,我们更是以核心战略、第一优先战略的高度,集聚了北汽整车研发生产、零部件、服务贸易等全产业链所有优势资源,ALL IN享界S9。”在8月6日的鸿蒙智行享界S9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现场,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的这番话引起了全场掌声。   据张建勇介绍,北汽为享界量身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工厂,整体综合自动化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部分关键工序实现了100%的自动化。根据规划,享界超级工厂一期规划产能为12万辆,后续可扩展至30万辆,实现1分钟下线一辆车。此外,享界超级工厂还拥有全球领先的ADS智能驾驶标定系统,并在已有的豪华品控标准基础上,引入了行业领先的“全时质量监测感应系统”,确保每辆车都有专属档案,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不仅有着20年、超过500万辆高端豪车造车经验的北汽拿出了全产业链所有优势资源,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华为在这次合作中也倾注了在汽车领域的顶级技术能力。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介绍,以智驾技术为例,享界S9作为HUAWEI 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首发车型,全系标配192线激光雷达,并率先应用端到端全新架构;业界首发车位到车位智驾功能,打通停车场到公开道路,公开道路到园区,园区地面到地下,真正实现全场景贯通,而且驾控体验更加类人。此外,享界S9泊车代驾正式商用,到达目的地后,人可下车即走,车辆自主泊入,解决停车找位难、费时间等痛点,更加便捷安全。   张建勇还透露,在享界S9的研制过程中,北汽高端智造能力与华为数字科技实现了深度融合。事实上,“ALL IN”的不止北汽与华为,聚力其间的还有全球顶尖的动力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成本占比最大的零部件。此番为享界S9提供动力电池的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亲临发布会现场,并分享了宁德时代为享界S9打造的业界最薄800V、100kWh的安全电池,CLTC综合续航里程最大可达816公里,配合800V高压快充平台,5分钟可增加200公里续航。   “华为的强项是‘数’,北汽是‘理’,宁德时代是‘化’。三家结合,就叫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毓群如此形象地形容三大头部企业的“强强联手”。   如果说这是现今中国汽车工业资源的“顶配”,那么全球汽车工业的顶尖资源也凝结在享界S9。据余承东介绍,享界S9经过大师级底盘调校,而首搭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0也是和德国供应商共同研发。在这套防碰撞系统中,前向AEB支持车道外斜穿行人车辆识别,新增路面自适应AEB,提前预判精准刹停;首发增强自动紧急转向eAES系统,从仅刹停或仅换道,变成边刹车边换道,应对复杂路况更灵活;防误踩加速踏板,三层防护机制,让驾驶安全达到新高度。   “ALL IN”的不仅有汽车工业资源,享界S9还跨界整合了更多领域的资源:携手“香水界奥斯卡”FIFI奖得主Nathalie Feisthauer,甄选阿尔卑斯山脚地中海边的千叶玫瑰等作为原材料,专属定制三款大师高定系列香氛,给驾乘者带来顶流感官体验;汽车音响也是出自国际大师之手,25单元专业级音响,2080W总功率的全新华为悦彰音响卓越系列,让驾乘者随享殿堂级歌剧院体验。   “团战”高端 豪车格局生变   业界已经形成共识的是,燃油车时代,豪车市场基本被国外车企牢牢占据,大部分自主品牌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互抢“蛋糕”,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自主品牌开始借助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向高端市场发起了集体攻势。   自去年上海车展比亚迪仰望U8引发轰动,“中式豪车”不断强势闯入高端市场,达到了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无法企及的高度:比亚迪仰望U8上市132天销量即达5000辆,创下了中国百万级SUV车型销量最快达成纪录;问界M9上市7个多月大定量12万辆,成为中国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冠军。   “双9旗舰,巅峰相见。”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信心十足,享界S9是鸿蒙智行首款豪华旗舰轿车,与问界M9共同组成双9旗舰,享界S9全方位重塑豪华体验,新车发布即上市,上市即上量,上量即海量。   业内人士分析,与其他豪车重点关注驾驶者的体验不同,享界S9最大的优势是后排乘客的舒适体验:后排零重力座椅、后排专属秘书屏、首发复刻影院观影体验的轿车车规级投影巨幕,并具有晕车舒缓模式等。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也“现身说法”:在享界S9后排可以睡得非常好,而以前乘坐迈巴赫,就算再困也没办法睡着。余承东还直言,享界S9在空间效率、风阻系数、零百加速、续航、能耗等方面都超越传统豪车。享界S9品牌挚友、演员高叶还分享了享界S9独创的一键隐私模式,不仅有可以遮挡视线的电动帘,后排乘客说话的声音也可以被“处理”成前排无法听清楚的形式,以保护后排乘客的隐私。   尽管享界S9在性能、设计、智能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冲击豪车市场的优势和实力,但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对其市场前景的担忧。无论是问界M9还是仰望U8,此前能在豪车市场“撕开一道口子”的新能源车型都是SUV,而享界S9主攻的国内中大型轿车市场仍牢牢被BBA掌控。奔驰E级、宝马5系和奥迪A6L这三款车在中大型轿车销量排名中稳居前列,近一年的销量都在10万辆以上。   张建勇也在发布会上提到,据市场统计,2023年中国行政豪华汽车市场的自主渗透率仅为8.3%,这意味着每100辆行政豪华车里,只有8辆是国产自主品牌。   究其原因,轿车用户对车辆品牌的要求远远高于SUV用户,这也是BBA之所以长盛不衰的核心所在。不过,正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形成的强大市场牵引力推动下,以及消费者认知的逐步成熟与转变,传统燃油车时代形成的汽车市场格局和品牌阶层正在被打破。今年上半年,在堪称巨幅的降价之下,传统豪车品牌并没有得到想见的销量增长,反而有所下滑:宝马集团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全球共交付121.33万辆新车,同比下降0.1%;梅赛德斯-奔驰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车总销量为116.86万辆,同比减少6%。   此番享界S9加入自主品牌冲击豪车市场“团战”,并将目标对准了中大型轿车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科技领军企业华为的深度赋能、北汽多年的豪车制造经验与强大的高端智造能力、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将成为其坚实的支撑和强大的底气。汽车市场格局的根本改变或指日可待。(记者 吴蔚) 来源:经济参考报
  • 大脑神经元能在梦中继续演练       在睡眠期间,一些休憩的大脑神经元不仅会重播,甚至还会演练。这一发现是美国莱斯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团队在一项关于睡眠和学习的研究中提出的见解。据近期《自然》杂志、美国莱斯大学官网消息称,科学家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视角,研究大脑的单个神经元。   有过备考经验的人几乎都知道“睡前复习、事半功倍”。这是因为睡眠有助于将新体验变为稳定记忆。多年前的研究就曾发现,如果动物在休息前探索新环境,那么它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会以重现动物探索过程中轨迹的方式放电,海马体中许多特殊神经元的空间表征,在睡眠期间也是稳定的。   但休憩中的大脑能力仅限于此吗?科学家此次追踪了“尖波涟漪”,这是一种在巩固新记忆中发挥作用的神经元激活模式,它可以标记新体验的哪些部分会被存储为记忆。   幸运的是,科学家首次观察到这些单个神经元如何在休憩期间保持稳定的空间表征。他们通过测量小睡后(不是一段时间清醒或睡眠不足后)的记忆测试表现,展示了所谓的“演练”。   科学家先是训练小鼠在跑道上来回奔跑,跑道两端都有“奖励”。他们观察了动物海马体中单个神经元在此过程中如何“放电”。通过计算来回多圈的平均放电率,能够估计神经元的位置场,或特定神经元最“关心”的环境区域。   科学家们用到了一种统计机器学习方法,其可以利用神经元绘制动物梦到的位置的估计值。接下来,再使用这些梦到的位置,估计数据集中每个神经元的空间调谐过程。听起来很复杂,但这个方法可以证实,对大多数神经元来说,在体验新环境期间形成的空间表征,在体验后的几个小时内都是稳定的。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神经元在睡眠期间所做的事情可不仅仅是稳定体验记忆——当科学家第二次将动物放回到环境中时,神经元的变化确实反映了动物在睡眠时学到的东西,甚至就好像第二次接触空间,实际上发生在动物睡觉时,真实的“第二次”则变成了“重演”。   以往,几乎所有的可塑性研究(允许神经元重新连接和形成新表征的机制),都是关注动物清醒期间、刺激出现时发生的情况。现在,人们观察到的是在睡眠期间没有相关刺激时的神奇变化。这一观察,构成了对睡眠期间发生的神经可塑性的直接证据。(记者 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 三部门:用5G等技术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系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加快研制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鼓励企业利用5G等技术手段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为充分发挥计量、标准作用,有效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16项重点任务及5方面保障措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三位一体”的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要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加快研制电动汽车充电桩、第五代移动通信(5G)基站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将高压电机、服务器等产品纳入能效标识管理,研究出台数据中心能效标识实施细则。   《方案》明确,要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定汽车、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回收拆解标准,研究制定农用机械零部件回收利用相关标准。   《方案》强调,要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充分发挥国家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鼓励企业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按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需求,探索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量实测验证平台。(记者 林婧 实习记者 李瑞璐) 来源:人民邮电报
  • 推进大模型赋能网络安全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达180多个,注册用户数已突破5.64亿。   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并为数字安全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利用大模型重塑安全体系,护航数字经济稳健发展。   新变革催生新需求   当前,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大模型已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表示,人工智能以激进式的科技创新,全面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生活赋能;以颠覆式的应用创新,全面推进新一轮的社会变革。特别是近年来,基础模型的突破展示出强大的新质生产力,激发出科技、经济、社会等全方位的深刻变化,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分析,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正从以原始创新为特征的研发带动阶段进入以应用创新为特征的赋能实体经济阶段,由科技前沿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望推动超大规模定制化、柔性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变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介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基础越发坚实、能力越发完善、融合越发深入等趋势。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探索,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经过人工智能改造,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0%,生产效率提升35%。同时,人工智能也在加速政务、金融、能源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大模型将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并重塑所有行业、产品。大模型能力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基础能力更多体现在个人使用上,如办公、教育、学习、语言处理、图形生成、短视频生成等;在企业层面,大模型的业务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知识管理、情报分析、业务决策等;大模型还能与自动驾驶、机器人相结合,与传统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制药等相结合。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安全和风险挑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网络安全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日益凸显。“由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安全问题已成为现实,安全行业将迅速迈进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时代。然而,大模型安全研究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安全研究还是安全产业,都必须紧跟科技进步和应用创新,才能服务保障好发展。”吴世忠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内容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大模型在企业运营中应用日益广泛。数字安全领域也在不断进步,需要探索新的防护策略来应对日益复杂的数字化环境。   拓展网络安全产业空间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认为,要把防控网络安全风险放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重要位置。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发展各环节,针对不同对象特点设计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同步运行。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既是安全防御的重点,也是保障安全的有力手段。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结合起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邬贺铨说。   周鸿祎表示,面对愈加复杂的传统安全问题和大模型带来的新安全问题,必须用人工智能重塑安全,“以模治模”,用安全大模型解决新老安全问题。安全大模型要与安全业务深度融合,模型不是产品,而是能力,能力要结合场景,进一步产品化才能发挥价值。打造安全大模型是数字安全迈向“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安全”将进一步激发更多网络安全防护新需求,催生网络安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拓展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新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表示,要积极防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持续开展实网攻防演练,增强网络安全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据介绍,工信部将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赛道。聚焦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需求以及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发展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发展。重点突破基于人工智能的风险识别、安全分析等关键技术,推动安全产品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创新网络安全保险服务。   “要加快安全技术创新,提升整体防护能力。”黄澄清表示,要明确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约束是为了发展,没有约束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互联网行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应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领域的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   “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安全企业应构建体系化的安全运营服务框架,为各行业提供安全能力,帮助构建和维护安全防护体系。”邬贺铨说。   夯实网络空间发展底座   据统计,2023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约2200亿元,上市企业达28家,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网络安全领域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突破模式创新,积极发展云化、智能化产品服务,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金融服务融合创新。   隋静透露,工信部将加强需求牵引,提升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动能。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数字化新场景为牵引,以落实电信和互联网等行业安全管理要求为基础,以网络安全能力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产业供给水平,促进供需两端有效对接。   “要加快构建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王京涛认为,网络安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完备的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将网络安全所需的人才、科技、产业、资本贯通起来,形成互相促进、互为支撑的良性生态。   隋静表示,要加强网络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网络安全共同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鸿雁认为,有能力的民营企业要强化网络安全责任,主动牵头或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依托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展基础理论创新、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周鸿祎介绍,目前360全线安全产品已集成安全大模型能力,并对所有购买360标准产品的用户免费提供大模型标准能力。   “数字安全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技术为本,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构建跨领域、多层次的数字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体系,更好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发展,不断夯实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底座。”任贤良说。(记者 黄 鑫) 来源:经济日报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东北篇|制造变“智造”:数智赋能黑龙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生产组织智能化、在制品跟踪网络化、机器人作业自动化……走进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摇篮”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感”扑面而来。   2024年上半年,东轻“数智化圆锭加工园区”正式落成。在这条由苏联援建的铝合金中小直径圆锭生产线上,机器人无需人工干预,通过全自动的定位和抓取,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上料填装等全套流程。“改造前,这条生产线各道工序均需人工参与,效率较低且伴有高强度重复性劳动。”东轻熔铸厂设备保障组二级技师王骁睿介绍,“机器人操作在保障生产进度、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岗位人手配置压力。人机分离后,安全保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数智升级让拥有七十多年历史的铝加工业老牌企业在新赛道中取得新突破。查阅整个生产流程的数据,点击鼠标就可以;脏苦累险的“苦差事”,智能机器人就能出色完成;低效枯燥的作业,数字化机械臂就可以胜任……工人从生产作业的“主角”,变成了操控设备运行的“配角”,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老牌企业焕“新”升级。   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集聚着一批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在“数智化”大潮中,这些老牌企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拓着“老中生新”的新天地。   在哈电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压电机数字化装配车间,机器人手臂来回转动,库房里一排排即将发往各地的电机整装待发……这个数字化项目让佳电股份在年初成功入选国家“数字领航”企业,今年,企业还将筹备开展19个信息化建设项目。   作为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近年来哈电集团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十四五”期间,哈电集团将投资10亿元建设“数字哈电”。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黑龙江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势较好。今年1至6月黑龙江省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达24.9%,其中设备工器具投资占比53.6%,拉动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14.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呈现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变的趋势。   “黑龙江加快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制定全省推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明确用3年时间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目标,推动组建全省工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遴选发布第二批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51家。”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处处长胡英男介绍。目前,全省已储备设备更新项目1427个,总投资1223.25亿元。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黑龙江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工厂19个、数字化车间316个。这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后,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20%至30%、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以上。   “黑龙江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蕴和优势。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用‘数智化’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浩进指出,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中也要分类推进,注意降低企业的转型成本。(记者朱悦) 来源:新华网
  • 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底座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前不久,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并对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正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建设的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传统农业产业实现升级,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速度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农作物种植、动物养殖等的成效显著,这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还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例如,浙江省某地通过建设数字平台打造集技术服务、种植服务、购销服务、政策服务、有效监管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使农民迈向共同富裕。   数字技术的有效运用,还培育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数字+文旅”“数字+电商直播”等一批新业态在农村落地生根,成为激发农村发展的关键增量。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2014年增长近13倍。   多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制定《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升级,成绩卓著。2022年1月份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也要看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相关体制机制相对不够健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现象明显,“数字+”应用场景不够全面;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素、资金要素、人才要素流动受阻,导致技术供给、资金供给、数字人才供给不足等。对此,应多措并举,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底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动力。   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前提,优化顶层设计。各地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因地制宜推进本地区乡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使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构建“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空间”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同时,各地区要向研发农业技术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支持企业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加强科技创新。不断缩小城乡间“数字鸿沟”,打破制约城乡数字融合发展的壁垒,促进数据资源共享。   以数字赋能乡村产业为牵引,强化重点环节。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应重点抓住产业振兴这一“牛鼻子”,有力带动其他方面的振兴。大力促进乡村数字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绿色化,使得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实现数字化发展。同时,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智慧便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线上推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推进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健康养生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探索共享农场、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新模式。   以汇聚乡村数字人才为基石,注入源泉活水。通过差异化政策制定,引进专业化、技术型数字人才,着力解决其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保障等,夯实数字乡村建设的人才底座。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城市要大力支持城市数字人才向乡村流动,合理高效配置人才资源。同时,也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为乡村振兴培育数字人才,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复合型人才,为数字乡村建设积蓄人才力量。(白启鹏) 来源:经济日报